生意社:供弱需强 动力煤市场推涨
扫一扫,直接在手机上打开
当前动力煤市场呈现"供应弱修复、需求波动"的双向拉扯格局。供应端恢复持续低于预期:主产区受安监环保强化(国家能源局要求8月5日前完成超产排查)及区域性暴雨(内蒙古、陕西北部单日降雨量超100mm)双重制约,露天矿产能受限幅度达30%以上,导致7月晋陕蒙新煤炭日均产量环比增幅仅6.7%-19.4%,产能利用率跌至69.3%的五年低位。进口煤补充作用同步减弱,6月进口量同比下滑25.9%,国际矿方挺价叠加海运费上涨使到岸价环比攀升4.2美元/吨,远期货盘溢价超8%,抑制国内终端采购意愿。
迎峰度夏推动电煤消费冲顶,沿海8省电厂日耗连续18天突破200万吨,终端库存可用天数压缩至15.9天(同比降低3.2天),触发刚性补库需求约800万吨。非电领域同步支撑,钢铁高炉开工率82%、铁水日均产量242万吨,化工耗煤同比增速超15%。然而需求持续性面临挑战,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台风双重影响下,21日起中东部高温显著缓解,气象模型显示未来十日东北、华南强降水概率达70%,电厂日耗继续冲高动能衰减,三峡水库150米的水位(同比低20米)虽暂支撑火电,但新能源发电增量将挤压火电空间。
供应增量预期正在发酵,在政策要求迎峰度夏稳产增产的背景下,榆林地区3家主力煤矿已率先下调煤价5-15元/吨试探市场,晋陕蒙新产能释放节奏有望加速。库存高压态势未改,环渤海港口库存攀升至2,518万吨(同比高12%),曹妃甸港单日疏港量增至68万吨以防范煤炭自燃风险。采购结构亦发生转变,电力终端对当前639元/吨(5500大卡)的市场煤价抵触情绪升温,长协煤覆盖率提升至90%以上,导致市场煤竞拍流标率增加15个百分点,前期囤货贸易商开始获利了结。
北方港口预计惯性上冲至650元/吨后承压,高热值煤结构性短缺(5500大卡占比<30%)提供短期支撑,但库存绝对高位与日耗回落预期将压制涨幅;河南等内陆市场或因运输成本传导滞后及补库需求释放小幅上行20-30元/吨,但终端对640元/吨以上价格接受度有限。核心矛盾在于天气扰动对供需平衡的再塑造——若主产区暴雨持续,产能约束可能加剧港口优质煤缺口;反之冷空气加速南下将触发日耗速降,导致高库存港口贸易商集中抛货。建议重点关注8月超产治理政策执行力度及三峡水库水位回升进度,二者将决定供需缺口的实际演变路径。